最近經常有人問我,都說管理會計是趨勢,那到底有沒有必要去考個管理會計證書?
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你得先搞懂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區別,到時候你自己就有判斷了。
企業中大部分財務人員日常做的最多的就是按照會計準則,把企業每一筆經濟行為用分錄翻譯為會計語言,記錄在案,最后整理成財務報表。而像這種記賬、報銷、報稅、核算、編制報表等等,都是財務會計的工作。
正是這種“記錄員”的角色讓財務會計在企業的地位往往不高,業務部門甚至老板覺得財務部門不創造價值,還經常給他們找茬(這不能報銷,那不能報銷)。
那管理會計呢?
和財務會計立足記錄不同的是,管理會計立足于管理,而管理的價值在于改善現實。
如何改善現實?這就需要管理會計人員參與到業務環節之中去,帶著專業的財務眼光參與經營決策,站在業務角度幫企業降低成本、優化業務流程、降低運營風險,最終提升企業效益。
對應到財務部門的具體工作內容,像預算管理、財務分析、資金管理、風控管理、投融資管理等當屬管理會計的范疇。
管理會計的概念前些年才在中國興起,但實際上企業一直對會計人員有業財融合的需求。
比如現在特別火的財務BP實際上就是管理會計實踐應用下的一個新興崗位;老板需要財務分析人員最終要通過經營分析反映業務問題,提供解決方案;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時,也都要求其深入參與業務,為業務部門提供財務支持...
實際上,我們所說的管理會計不僅僅是一種工作崗位,而是一種思維方式和能力要求。如今管理會計已經浸潤到我們日常的工作中了。
舉個例子。當一位會計面對一筆業務的時候,如果不懂管理會計,他的想法可能就是應該怎么做賬,應該借什么或者貸什么,科目明細是否會有錯誤或重復,月底是否需要結轉或者分期。
但當他有管理會計的思維和知識體系時,就會考慮什么時候需要資金,什么時候收回資金,對接的業務部門需要什么樣的財務支持和數據反饋。
也就是,站的高度會更高,也更有全局思維和經營思維。
最后,回到最開始的問題,管理會計證書有沒有必要考?
證書作為敲門磚和對能力的證明,有余力的情況下當然可以去考,但要注意辨別證書的含金量和權威性。
其實比起證書,對于財務人來說最重要的,就是對于管理會計知識體系的學習,不管考不考證書,思維都要跟上!
關鍵是,不論你從事哪個財務崗位,只要想往上發展,想成為財務經理、財務總監甚至CFO的話,就需要具備完善的管理會計知識體系。因此對于想要在會計職場中走的更遠的同學而言,建議還是學習管理會計系列課程。